随着人社部《国家职业资格目录》的发布,职业资格证书被明确划分为“准入类”和“水平评价类”,这让许多考生对中级经济师证书的归类产生了疑问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中级经济师证书的归类情况及其相关要求。
中级经济师证书的归类
根据人社部发布的《国家职业资格目录》,中级经济师证书属于“水平评价类”职业资格证书。这意味着该证书主要用来评价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,而非作为从事某一职业的强制性准入条件。

准入类与水平评价类的区别
准入类职业资格
准入类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、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,通常涉及公共利益、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、人身健康等领域。这类证书的设置必须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,且要求持证上岗。
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
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则侧重于评价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,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。这类证书不强制要求持证上岗,但可以作为用人单位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。
中级经济师证书的作用
虽然中级经济师证书属于水平评价类,但它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。持有中级经济师证书可以享受职业技能补贴、升职加薪、积分落户等优惠政策。此外,该证书还能帮助从业人员提升个人能力,增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。
考试与证书获取
中级经济师考试分为《经济基础知识》和《专业知识和实务》两大科目。考生需要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,才能获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。证书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,全国范围内有效。
总之,中级经济师证书作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,虽然不作为职业准入的强制条件,但其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考生们应根据自身职业规划,合理安排备考时间,争取顺利通过考试,获取这一有价值的证书。
原创文章,作者:wyz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oxford.com.cn/%e6%8a%a5%e8%80%83%e7%ad%94%e7%96%91%ef%bc%9a%e4%b8%ad%e7%ba%a7%e7%bb%8f%e6%b5%8e%e5%b8%88%e8%af%81%e4%b9%a6%e5%b1%9e%e4%ba%8e%e5%87%86%e5%85%a5%e7%b1%bb%e5%90%97%ef%bc%9f/